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规则

时间:2024-07-12 13:22:5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4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规则

广东省劳动局 总工会


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规则
广东省劳动局 总工会


(1989年2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

前言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和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广东省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及时、正确处理劳动争议。制定本规则。

第一章 案件受理
第一条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
(二)有明确的被诉方和具体的申诉理由、申请要求及有关证据;
(三)属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管辖的范围;
(四)在规定申请时效内。
第二条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申请。
第三条 仲裁委员会收到书面申请后,应在七日内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即立案,自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诉人,将《应诉通知书》和书面申请副本送达被诉人,并告知被诉人在十日内提交答辩书及有关证据。对于不予受理的,自决定后五
日内通知申诉人,并说明理由。
被诉人不提交或不按时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委员会审理案件。
第四条 劳动争议当事人不能参加仲裁活动的,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被委托的代理人应向仲裁委员会提交委托书,写明委托的事项和权限。
第五条 申请人在接到受理通知后,应向仲裁委员会预交仲裁费。

第二章 仲裁准备
第六条 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应指定两名以上仲裁工作人员,负责劳动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
被指定的仲裁工作人员,遇有《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情况时,应自行提出回避。
第七条 仲裁工作人员接案后,应认真审阅申请书、答辩书和有关证据,拟定调查提纲。
仲裁工作人员在调查取证时,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查阅与本案有关的档案和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材料和出具证明。
第八条 仲裁工作人员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应认真进行研究,弄清争议事实,正确适用法律。

第三章 调解
第九条 仲裁委员会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要贯彻以调解为主、先调解后仲裁的原则。通过调解。对双方当事人宣传劳动法规和政策,促使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协议。
第十条 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要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情况下进行。应先分别做当事人的工作,待双方意见接近一致时,再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调解。必要时可邀请与本案有关的单位的代表参加调解,协助做好工作。
第十一条 对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写明双方当事人(包括企业法人代表)及其代理人的姓名、单位、职务、地(住)址、争议的主要事实、协议内容。调解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仲裁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署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
调解书送达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十二条 对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或调解后有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委员会应及时仲裁。

第四章 仲裁
第十三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根据《暂行规定》和《实施细则》的规定,依法维护企业行政与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需要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由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写出提请仲裁的报告,送仲裁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审定。
第十五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仲裁前四日,将仲裁的时间、地点以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
当事人经两次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或未经仲裁委员会允许中途退场的,对申诉人按撤诉处理,对被诉人按缺席仲裁。
第十六条 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一次裁决制度。
第十七条 仲裁委员会可以邀请仲裁工作人员和有关部门的代表列席仲裁会议。列席代表没有仲裁权。
第十八条 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争议案件,采取仲裁会议的形式。裁决案件,可以当场决定,也可以会后决定。
第十九条 仲裁会议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核对当事人身份和代理权限;
(二)宣布仲裁纪律和案由;
(三)宣读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四)询问当事人和当事人陈述;
(五)出示有关证据;
(六)申诉人及其代理人发言;
(七)被诉人及其代理人发言;
(八)双方辩论;
(九)征询双方当事人最后意见;
(十)依法作出裁决。
第二十条 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决定后,应当制作仲裁决定书,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署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仲裁决定应当写明:
(一)申诉人、被诉人、法定代表人及代理人的姓名、单位名称、职务、地(住)址;
(二)申请仲裁理由,双方争议的主要事实和要求;
(三)裁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及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四)裁决的结论;
(五)仲裁费用的负担;
(六)有服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期限。

第五章 送达
第二十一条 仲裁文书应直接送达当事人。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有关单位的代表送达。当事人收到仲裁文书后,应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当事人不在,可由同住的有行为能力的人代为签收。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拒收仲裁文书,送达人应邀请有关单位的代表或他人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拒收的理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盖章,把仲裁文书留在当事人的单位或住处,即视为送达。
第二十三条 用本章规定的其他方法无法送达的,可公告送达。自发公告之日起,经过二个月,即视为送达。

第六章 仲裁监督
第二十四条 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对已送达的调解书和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决定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自动履行。
一方当事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五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认定确有错误,应予复议,重新裁决。
第二十六条 上级仲裁机关发现下级仲裁机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确有错误,可以建议原裁决机关重新审理。

第七章 归档
第二十七条 案件处理终结后,仲裁工作人员应按办案时间顺序,将所有档案材料装订成册归档。
第二十八条 卷宗分正卷和副卷装订,由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存档。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则自1989年5月1日起施行。



1989年3月18日
  我国现行的破产程序实行申请主义,依债权人或债务人的申请而启动,法院不能依职权予以启动。但债权人和债务人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都不愿申请破产,而是选择通过执行程序来解决债权债务问题。在破产程序与执行程序两种债权实现方式的博弈中,出现了严重失衡的局面,本应由破产程序解决的问题涌入了执行程序。此类案件的执行不能是申请执行人的经营风险注定了的,是任何国家公权力无法救助的,严格意义上讲,对这类申请执行的案件,人民法院本不应受理。

  一、当事人放弃破产申请选择执行程序之利益考量——债权实现方式的博弈与失衡

  (一)当事人放弃破产申请的利益考量

  对于作为被执行人的债务人而言,被宣告破产相当于宣告经济上死刑,苦心经营的事业走到终点。破产清算会使债务人的信用丧失殆尽,其法定代表人的名声扫地,给自身的经济生活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烦恼和困扰。对于债权人而言,启动破产程序也并非是债权实现的最佳选择。按照债权平等原则,破产财产应当按照比例分配给所有债权人,这必然降低每个债权人的受偿份额。同时,债务人被宣告破产后剩余的那部分债务就获得了豁免,债权人不能得到完全清偿的风险会再次大大增加。

  (二)当事人选择执行程序的利益考量

  在破产制度显得苍白无力时,执行程序的优势就凸显出来。首先,申请执行的程序简单。其次,执行程序效率高。再次,执行的协调、组织成本主要由法院承担,而申请破产的成本主要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二、建立破产程序职权主义启动机制的必要性——破产程序与执行程序共利双赢的需求

  (一)破产程序职权主义启动机制是对申请主义启动机制的必要补充

  破产程序职权主义启动机制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早期破产法大都采用职权主义,之后人们普遍认为破产所关涉的问题为私权问题,国家不应主动干预,于是破产程序启动机制逐渐改为当事人申请主义。此后,立法者认为破产案件不仅涉及债权人与债务人的私权关系,还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如果任由当事人自由实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于是很多国家在采用申请主义的同时并不完全排除职权主义。

  笔者认为,建立破产程序职权主义启动机制并不是为了否定申请主义启动机制,相反是对申请主义启动机制的补充,使我国的破产制度更完善、更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国家立法例都将破产程序启动机制的职权主义作为当事人申请主义的补充,尤其以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的立法认可在公司有破产原因时,法院可以依据职权按照破产法的规定宣告其破产。

  (二)破产程序职权主义启动机制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应有之义

  破产程序申请主义启动机制反映的是立法上的“个人本位”倾向,而破产程序职权主义启动机制体现的是“社会本位”的立法意图。纵观法律演进的历史,对于民事权利的保护逐步从“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过渡,这体现了现代立法的发展趋向。我国的民事经济立法中已经充分肯定了“社会本位”原则,各种法律制度都是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保护个人民事权利的,诸如“公序良俗”原则、“诚实守信”原则等。因此,建立破产程序职权主义启动机制是与民事经济的立法精神相吻合的。

  (三)破产程序职权主义启动机制是强化市场竞争机制的必然要求

  可以说,破产程序申请主义启动机制是市场机制自我调整的表现,当市场机制自我调整失灵时,国家就有必要进行适当干预。当然,笔者并不是希望破产率越高越好。企业破产的威胁对市场竞争机制具有强化作用,只有企业存在危机生存的竞争时,才是最激烈、最充分的竞争,没有这种强化作用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机制。

  (四)破产程序职权主义启动机制是解决执行难题的客观需要

  应当破产的企业法人没有依法及时进行破产已成为执行难的重要原因。对于此类企业法人作为被执行人的具备破产条件的案件,执行法官穷尽执行措施后只能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一方面,如果债权人没有提供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案件就不能恢复执行。部分债权人完全不能理解执行法官的苦衷,他们认为不能实现债权的原因是执行法官没有穷尽执行措施,由此引发一系列信访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将案件予以恢复执行,执行法官要多次反复地进行查询,当查询结果仍然是无财产可供执行时,不得不再次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反复执行而不果。

  三、破产程序职权主义启动机制的制度构建——破产程序与执行程序的衔接与协调

  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及实践经验,笔者对在执行过程中建立破产程序职权主义启动机制进行了制度构建,期望能实现破产程序与执行程序的衔接。

  (一)破产程序职权主义启动机制的主体

  本文限定破产程序职权主义启动机制的主体为法院。对于由法院的哪个职能部门作出启动破产程序的裁定,目前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当执行机构审查债务人符合破产条件时,应将案件移交给民商事审判庭作出启动破产程序的裁定。另一种观点主张直接由执行机构作出启动破产程序的裁定,笔者赞成此种观点,毕竟执行机构在执行过程中对债务人的财产状况进行了多次查询,全面掌握了与债务人相关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破产程序职权主义启动机制的前提条件

  国家对债权人选择实现债权方式的干预必须是适度的,过多地介入必定会引发公权力的滥用,造成对私权的侵害,因此赋予法院依职权启动破产程序的权力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笔者认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仅适用于民事执行过程中,而不包括其他任何阶段;第二,执行机构已穷尽法定执行措施,查明债务人仍无力清偿到期债权;第三,没有第三人为债务人代为清偿;第四,债务人与债权人不能达成执行和解;第五,双方当事人都拒绝提出破产申请。

  (三)案件的管辖权

  由于执行案件与破产案件适用不同的管辖原则,很可能存在两类案件分属不同法院管辖的情况。为了避免浪费司法资源以及不同法院之间的管辖冲突,笔者建议,可参照案外人异议之诉管辖的规定确立特别管辖原则,即执行机构在作出启动破产程序的裁定后,将案件移交给同一法院的民商事审判庭进行处理。

  (四)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的衔接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编号办法》的通知

民政部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编号办法》的通知
1993年1月18日,民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
为了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规范化管理工作,并为实行统一程序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做好准备,现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编号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请尽快转发至各县(市、区、旗)。

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编号办法
一、个人保险编号
(一)编号含义
编号由10位阿位伯数字组成,从左至右的含义如下:
1-2位代表个人所在乡(镇)或所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县办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县办企事业单位)
3-5位,000代表县办企事业单位,001-099代表个人所在行政村( 以下简称村 ),101-999代表参加保险个人所在的乡(镇)办企事业单位;
6-7位代表个人出生年份(与个人身份证号码7-8位数相同);
8-10位代表在同一年出生的人参加保险的序号。
(二)编号方法
个人保险编号以县为单位统一进行。全体做法如下:
1.县对各乡(镇)及县办企事业单位进行统一编号,下发至各乡(镇)及县办企事业单位。
2.各乡(镇)对所属村及乡(镇)办企事业单位进行统一编号,报县备案;县编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编号单位编码一览表(见附表1),发至各村及乡(镇)办企事业单位。各乡(镇)、村的编号尽量与统计、计划等部门的单位排列顺序一致。
3.编号单位撤销时,其编号不再使用。
4.各编号单位对本单位的保险对象依次进行编号。对相同出生年份的人按登记顺序进行编号(相同出生年份但不同出生月份的不再进行顺序比较),每个年份的人都分别从001开始编列序号。
5.保险对象缴费期间,凡在本县范围迁移(包括户口迁移),编号( 不论在哪个编号单位编的号)不变;离开本县但仍在本县缴费的,首次编号也不变。
6.保险对象在领取养老金之前要确定领取单位或领取地点,根据领取单位和地点重新确定其保险编号。
(三)个人保险号码变更
保险对象离开本县并在县外缴费的,均要按有关规定办理保险关系迁移手续,并注销其保险编号。
对于缴费期间死亡的保险对象,也应及时注销其保险编号。
保险对象退出本县保险,管理机构在办理退保同时应注销其保险编号。
新增加保险对象和由外县迁入的保险对象,应及时编号,个人序号接所在编号单位同年龄最后一个编号。
(四)填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基本情况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
各编号单位将不同出生年份的人分别填写在不同的表页上,相同出生年份的保险对象登记在同一页上,对同一年份的人按登记表的排列顺序赋给个人序号。每个编号单位登记表的汇总,按出生年代由小到大顺序进行排列(见附表2)。
(五)个人保险编号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个人的养老保险编号在一个县内是唯一的,养老保险手册、养老保险缴费明细表、缴费记录卡等单证号码都是一致的,个人保险编号发生变化,其余与编号有关的单证号码也都要相应变化。有关个人养老保险情况的检索和查询都将根据保险编号进行。
(六)举例
设某县有二十个乡(分别为一乡、二乡、……、二十乡);
其中一乡有十四个村(分别为一村、二村、……、十四村);
1.县对乡编号
一乡:01,二乡:02,……,二十乡:20;
县对县办企业编号为31,32,…… 2.乡对村编号
一乡对一村、二村、……、十四村编号分别为01001。01002,……,01014;
一乡对所属乡镇企业编号分别为01101,01102,……
县办企业为31000,32000,……
3.编号单位对个人进行编号
(1)编号
一乡二村对个人编号,设分别为1935、1936、……、1972年各年龄段的人参加养老保险。
1953 年出生的人有 8 人, 则编号分别为 0100253001 、 0100253002 、 ……、0100253008;……
1966年出生的人有10人,编号分别为0100266001、0100266002、……、0100266010;
1967 年出生的人有 6 人, 则编号分别为 0100267001 、 0100267002 、 ……、0100267006;……
31000企业对个人编号
1966出生的有 4 人, 编号分别为 3100066001 , 3100066002 , 3100066003,3100066004;
01101企业对个人编号
1967年出生的有8人,编号分别为0110167001,0110167002,……,0110167008,……
(2)变更
如01002村1953年出生的人010025306死亡,则相应注销其保险编号,其余的人编号不变;19 66年出生的人,010026004迁出县外并在县外缴费,注销其保险编号,其余的人编号不变;
如由其他地方分别迁到01002村1966年出生的4人,1967年出生的2人,这6个人的新编号分别为0100266011、0100266012、0100266013、0100266014、 0100267007 、0100267008。
二、缴费单位编号
(一)编号含义
编号采用6位阿位伯数字表示,从左至右的含义如下:
1-2位,01-98表示缴费单位所在乡(镇),99表示县办企事业单位;
3-4位,01-98表示单位所在村,00表示县办企业,99表示乡(镇)办企事业单位;
5-6位表示缴费单位序号,00表示行政村本身,01-99为企事业单位。
(二)编号方法
县内各行政村均作为一个缴费单位,负责本村保险费的收缴工作。对于一些较稳定的乡(镇),村企事业单位,也可以作为一个缴费单位,负责本企事业职工的保险费收缴工作。对于各缴费单位,乡(镇)、村可以为其设立一个缴费单位编号。县办企事业单位如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可以作为一个缴费单位,由县为其设立一个编号。
各县对所属县办企业进行编号;各乡镇对所属企业进行编号,各村对所属企业进行编号,报县备案。县形成缴费单位一览表(见附表3),存档。
(三)变更
撤销一个缴费单位,其相应编号也要注销并在一定时期内不再使用;增加一个缴费单位,则相应增加一个编号。缴费单位编号变动较大时,县机构可以对缴费单位编号进行调整。
(四)保险单位编号的作用
对保险单位进行编号,是为了便于管理机构统一掌握缴费单位的总体情况,同时也是为了便于缴费明细表的存放、检索和查找。缴费单位编号与个人保险编号无关。
(五)举例
如县办企业编号分别为990001,990002,……
一乡所属企业编号分别为019901,019902,……
一乡各行政村编号分别为010100,010200,……,011400;
一乡一村所属企业编号分别为010101,010102,……;
三、县及县以上单位保险编号
县及县以上单位编号以G260--9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为准。凡是县改市的,其编码不变; 其他行政区划变更,编码由民政部颁布。
四、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凡是与本办法不一致的编号,均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编号单位编码一览表
乡镇名称: (章) 乡镇编号( ) 制表日期: 年 月 日
----------------------------------------------------------------------------------------------------------------
| 编号单位名称 | 编号 | 编号单位名称 | 编号 | 编号单位名称 | 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基本情况登记表
编号单位名称------------------编号( ) 制表日期: 年 月 日(年份号: )
----------------------------------------------------------------------------------------------------------------
| | | | | | 预定领 | 继承人或| 注 销 |
| 序号 | 身份证号码| 姓名 | 性别 |保险号码| | |--------------------|
| | | | | | 取年龄 |指定受益人|原因|时间|经办人 |
|--------|------------|------------|------------|--------|------------|----------|----|----|--------|
| 1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注:
1.本表由编号单位填写,一式两份。一份长期由编号单位保存,备查;一份交给保存缴费记录卡的县或乡镇机构保存。
2.遇到人员情况变更,应相应修改此表。
3.填写要求:身份证号码、姓名,按个人身份证填写。如尚未发放身份证,身份证号码栏内暂时填写出生年月日。
预定领取年龄,可以在填表时填写,也可以以后申请,如不申请,则认为从60周岁开始领取养老金。
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如不申请,则以法定继承人为准。
注销栏中,时间、原因和经办人只有在个人保险号码注销时才填写,相应填写“退保”、“死亡”、“迁移”等原因及变更时间,经办人签名。

附件3:缴费单位编号一览表
填表单位名称: (章) 编号( ) 制表日期: 年 月 日
--------------------------------------------------------------------------------------------------------
| 缴费单位名称 | 编 号 | 备 注 | 缴费单位名称 | 编 号 | 备 注 |
|--------------------|------------|----------|--------------------|------------|----------------|
| | | | | | |
|--------------------|------------|----------|--------------------|------------|----------------|
| | | | | | |
--------------------------------------------------------------------------------------------------------
注:
表头中填表单位,可分别为县、乡(镇)和村,编号与填表单位相同,县为“9900”,乡(镇)为“乡镇号+99”,行政村为“村编号”。
表格中,缴费单位要书写全称;编号前4位与表头编号相同;备注栏只有在缴费单位发生变化时才填写。